甲西镇的范木清原来是一名以开电动三轮车载客为生的“司机”。去年,他通过参加“粤菜师傅”培训,成功转行餐饮服务业,并在他家附近的公路旁边租了块地,创办了他的“农家乐”。 乘着陆丰市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东风,范木清开办的“农家乐”生意火爆,不断发展壮大,最近,他又扩租了一块地,新招了三名帮厨和几名服务员。目前,他的“农家乐”已带动了30多人就业……该市三项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许多像范木清这样普通人的职业生涯,而且也给许许多多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高标准严要求纵深推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近年来,陆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工作部署,切实把三项工程作为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聚焦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支撑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三项工程打造成为脱贫工程、品牌工程、强基工程、民心工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 学员参加“广东技工”网商运营培训。 实施三项工程以来,陆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门成立了陆丰市“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聚焦目标任务,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总体思路,把三项工程列入陆丰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议事规则,形成工作合力,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效,强力推进三项工程。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徳忠多次深入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一再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实施三项工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等结合起来,举全力、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推进三项工程,积极开展多种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务求达到“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培训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据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东生介绍,该市实施三项工程以来,通过开展主题招聘会、流动招聘会,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一系列举措,该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基本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规定的3.5%目标范围内。 狠抓“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 陆丰市把实施三项工程作为“小切口”,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解决民生“大问题”。 湖东镇的卢丽蓉,其丈夫长期患病,家里负债累累,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去年底,经过在家政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考取了母婴护理专项技能以及育婴师等证书,并通过职业介绍找到一份月嫂工作。凭借着专业的母婴护理知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的收入比之前打散工时增加了一倍,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负担,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实施三项工程的过程中,该市为三项工程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跟踪回访等服务,并拓展技能就业创业渠道,通过落实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劳务对接项目落地等举措,带动就业。该市人社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多次组织信利国际有限公司、捷晟汽车有限公司、比德能源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展劳务对接和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主题流动招聘会21场、系列流动招聘会55场次,进场企业336家,提供岗位374个,进场求职5863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56人,并为技工学校毕业生和有意愿提升技能的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开辟了通道。 与此同时,该市持续推动“南粤家政”家政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积极构建以培训基地为点,基层家政服务站点为线的跨区域、多维度、立体化“南粤家政”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群众城乡就业创业渠道。该市先后在东海镇桃园社区、六驿村等地建设一批“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点,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南粤家政”在带动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小切口”推动群众经济收入“大变化”。 紧扣产业所需培养高技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陆丰市在推进三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抓手,不断扩大人才规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 为进一步拓展城乡就业创业渠道,该市加快构建完善“粤菜师傅”培养体系,积极推动“粤菜师傅”培训网络向基层延伸,先后在桥冲、金厢、碣石、甲子等镇成功建设了一批“粤菜师傅”乡村特色培训点,进一步提升城乡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同时,该市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特色“美食名企”“美食名店”“美食名村”等加强校企合作、校店合作、校村合作,通过开展培训,促进学员厨艺技能提升;依托陆丰市技工学校“粤菜师傅”大师工作站和工作室,设置烹饪专业,招收全日制在校学生64人。同时,依托各“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点),积极开展地方特色菜烹饪技能提升培训,全力推动陆丰“粤菜师傅”工程与本地饮食文化、人文风俗等相结合,打造陆丰品牌。至目前,已组织举办“粤菜师傅”送教下乡培训班24期,培训学员1076人次,带动近2000人次实现就业创业。 该市积极建立“南粤家政+粤菜师傅”联动体制,大力培育“家厨”综合性人才,充分发挥家政服务、“粤菜师傅”在扩大就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融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此外,依托家政服务平台以及各类培训学校,积极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培训819人次,预计可带动1500人次实现就业创业;开展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广东技工”人才培养新型教育模式,实现学员就业与产业发展协同对接,与深圳鹏城技师学院联合,深度推进“2+3”教学模式,依托其教学资源,申报“汽车钣金与涂装”技师工作站,培训学员3226人次。 深挖资源培育特色品牌 在推进三项工程的过程中,陆丰市特别注重开展品牌创建,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带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变化”。 该市依托丰富的红色特色旅游资源,通过“粤菜师傅”助力延伸产业链,有机串联文化遗址、传统村落、自然景观、特色美食集市等元素,结合“粤菜师傅”工程,大力扶持“旅游+农家乐”,运用美团、今日头条、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对特色海鲜(农家乐)美食店进行大力推广,打造最鲜海鲜、最美海产、最靓海味的“三最”沿海特色农家乐。 该市积极打造沿海景观“农家乐”餐饮带,进一步促进沿海旅游经济发展,做到“农家乐,乐农家”,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为进一步激发“粤菜师傅”工程在促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该市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平台,在金厢镇海景湾举办了“陆丰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暨美食品鉴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激活农村劳动力创业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该市还在金厢、碣石、甲子等地培育了35家特色海鲜“农家乐”美食店,在“龙潭湖谷”景观示范带培育了7家特色“农家乐”,派出“粤菜师傅”老师对各海鲜(农家乐)美食店的“煎蚝烙”“煮鱼丸”“炸豆干”“炒粿条”等特色菜式进行现场指导,并依托电商、网络媒体等平台对培育的“农家乐”特色系列美食套餐进行销售,提高陆丰美食知名度,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汕尾日报记者 李济超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