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铭标 三年前,我进入报社面试时,其中一个问题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背景下对传统媒体有什么看法。那时我回答的是,即便是在新媒体、自媒体爆发的时候,报纸作为党政喉舌的角色没有改变、具有公信力、权威性主流媒体的优势也只会加强。这个观点,我至今仍然坚信不疑。 记得我在第一次写关于当记者的感想时,把新闻学界泰斗甘惜分的“知识不老化,思维不僵化,文风不套化”作为座右铭,希冀自己能够逐步扎实地走进媒体的职业生涯;在去年第二次写感想的时候,作为要闻部的记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希冀自己能够加强各方面能力,真正成为全媒体记者的一员。 如今是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既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又要发挥新媒体的长处,同行们都在积极摸索。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如何选择?随波逐浪还是顺势而为?方向性在这个时候异常重要。 最近看到关于新闻作品和新闻产品的问题的一个讨论,认为新闻工作者要放下作品情结,养成产品思维。能称得上好的新闻作品,其内容能够吸引读者,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有人认为新闻作品或新闻产品应侧重于用户需求,对这种说法我就有些疑惑,如果一味地按读者口味量身订造新闻作品;更有甚者把新闻作品打造成商业化产品,肯定会影响新闻品质,损害新闻的生命力。 这是我过的第三个记者节。时代在变革,舆论生态和传播渠道在变化,但仍然是“内容为王”。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不容挑战,党媒的公信力、权威性不容削弱,这便规定了新闻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时代变革中,保持足够的发展定力,占领舆论引导和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是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