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文/图 在华侨管理区第二社区的侨惠公园、侨兴公园两大东南亚特色主题公园里,大石象、“27把锄头”浮雕、党建长廊、印尼特色舞台和喷水池等,吸引了很多群众前往参观,纷纷点赞社区的新风貌。近年来,侨区区委、区管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美丽侨村”创建,打好生态牌、侨牌“两张牌”,有效推动第二社区党建强村、环境美村、产业富村、文化活村。 坚持高位推进 该区坚持高位推进第二社区“美丽侨村”创建,压紧创建责任。区委高度重视“美丽侨村”创建工作,成立由区财政、城建、农业、侨联等部门和第二社区负责人组成的美丽侨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工作方案,分解细化创建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并实行区领导包点包片责任制,定期对分包社区、自然村、村组进行督查指导,全面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和美化绿化管理。同时,扎实推进区、街道、第二社区侨联改革,在弘润有限公司、豪哥果园、恩华羽毛球俱乐部等两新组织建设基层侨联工作小组8个、侨胞之家5个,创建侨建服务队伍3支,实现社区侨联组织全覆盖,做到“级级有侨联、处处有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此外,将“美丽侨村”创建工作纳入经费预算,每年给侨联文艺团队拨付3万元作为活动经费,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第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个、侨民活动公园2个和“党建带侨建”信息平台1个,有力夯实美丽侨建工作基础。 侨区在推进第二社区“美丽侨村”建设中,组建舞蹈队经常性表演多彩节目,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激活基层活力 该区加强基层治理,全面激活基层治理活力。结合第二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该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头雁工程,选优配齐“两委”干部7名,招录党建指导员、网格员、专业社工9名,开展全覆盖集中培训班4期,实行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社区战斗力、凝聚力有效提升。同时,落实“社区-小组-网格”三级工作机制,推行“一社区一警”“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将第二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由“两委”成员包社区、党员干部包片、网格员包点,通过“善美村居”“钉钉”小程序等载体,常态化开展网格“日巡查”工作。目前,第二社区实现基层律师、民警、网格员100%全覆盖,巡查走访100%全覆盖,各类受理事项100%办结,实现“零山火”“零双抢”“零制毒”“零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4个,大力开展“一亲三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21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件。此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成法治主题公园、法治广场各1个,建全党群议事、红白理事等“五个会”,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实现邻里纠纷自己调、公共事务大家管、社会治理同参与;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3个,创建评选星级文明户10户,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靓化村容村貌 该区坚持补齐短板,“靓化”第二社区村容村貌。大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侨惠公园、侨兴公园等民生工程8个,建成青少年宫、文体综合广场、“侨胞之家”等活动场所,建设四好农村路2.3公里、道路硬底化4.1公里,实现村道100%硬底化和户户通自来水,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与深圳前海管理局合作共建扶贫产业项目,引入总投资2200万元的前海综合市场,投产后收益分红给困难群众,有效确保困难群众长效脱贫;广泛凝聚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成洋家乐、“甜蜜侨区水果之乡”雕塑、侨惠公园等节点,社区风貌显著提升。此外,大力推进第二社区人居环境整治,落实一级保洁机制,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收集点19个,配备保洁员10名,实现垃圾日运日清;加快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组建专门巡查队伍开展违建巡查,取缔散乱污企业4家,建成公厕3个,社区常年保持“零违建”“零工业污染”。 发展特色产业 该区坚持发展第二社区特色产业,增强其发展水平。坚持精品水果产业打造,共培育良种良法示范基地1个、农业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2个,种植岭南精品水果21种,辐射带动农户约100户,辐射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户均实现产业增收每年6000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相继推出油柑茶、冻干油柑、油柑叶枕头、杨桃干片、柠檬干片、印尼凉茶等新型农副产品,打造沃柑、红杨桃、奎池油柑三个特色品牌,形成四季瓜果飘香特色产业。同时,坚持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党建果园和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种植红杨桃、泰国莲雾、马来西亚金蕉等特色水果20多种,带动115户农户种植红杨桃,户均年增收15000元;积极打造农村电商平台,新增物流配送服务点,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配送便利度。目前,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进度39%,正争取年底前完成1万吨冻库和2条水果加工生产线建设并投入使用。此外,坚持凝侨力,促发展,通过侨联工作小组,不断加强“侨”联系,充分利用“侨”资源,引入“罗丹皮具”等3家侨资企业回乡投资建设,有效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格局,做好“华侨人经济”文章。 提升侨村韵味 该区坚持打好侨牌,提升第二社区侨村韵味。推进侨文化活动基地建设,结合归侨特色文化,设计并建成侨惠公园、侨兴公园两大东南亚特色主题公园,使其成为侨民群众娱乐表演、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党建带侨建”工作中心,建造党建长廊、华侨抗日斗争纪念室、侨史馆、“27人开荒牛”浮雕、东南亚舞台等,使其成为具有归侨特色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同时,深入开展侨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归侨特色,创建侨界议事协调机制、东南亚美食节活动、羽毛球运动、东南亚特色文艺表演4个工作品牌,为建设美丽侨村注入内生动力;举办“爱心传递·党侨助力”等便民服务日活动,紧密连接“侨情”,全面拉近归侨群众距离。此外,加强侨文化宣传,大力开展“寻根筑梦”行动,制定侨村文化保护规划,广泛发动收集侨村文化历史物品、资料、照片、摄影,多形式组织开展归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举办“凝心聚力·党建领航”党建果园宣传文体活动、“侨联杯”羽毛球邀请赛、暑假公益夏令营、舌尖上的异域风情美食、“东南亚风情舞蹈”传承培训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20多场,营造了浓厚的侨村特色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