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林一秀 10月26日至29日,本报记者与来自全国59家新闻媒体单位的百余名社长、总编及记者齐聚台州,参加融媒体助力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中国制造“看台州”全国党报社长总编大型采风活动,走进台州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和知名景点,近距离感受台州的魅力和风采,探讨党报如何发挥融媒体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用镜头、文字分享台州的幸福故事。 共话融媒发展 “如何发挥融媒体优势助力高质量发展”是此次采风活动探讨的主题之一,也是时代赋予党报媒体的全新课题。 峰会现场,全国百名党报负责人齐聚一堂,就全媒体时代党媒何为、“共富视域”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示范窗口、重构传播体系、引进出版社经营模式、融媒出圈跨界发展等命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赋能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共谋未来蓝图。 采风途中,媒体“大咖”们在感受台州风采的同时,也不忘互动交流,分享区域媒体发展现状,探讨媒体融合之道。大家表示,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党报融媒体须发挥党委机关报权威性优势,主动适应转型改革,探索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道路。 走进“制造之都” 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扎实。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中国第一条民资控股建设的高速铁路……一张张“金名片”为台州制造业发展添光增彩。 看小小拉链如何引领潮流之“芯”、从缝纫机的前世今生展望智能制造的无限可能、在“银轮速度”中找寻弥足珍贵的企业匠心……采风活动中,大家前往伟星、杰克、银轮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台州制造企业,领略台州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和发展后劲,对台州制造业的硬核实力竖起拇指。 从传统制造到单个工位机器换人,从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到打造智能车间,从智能工厂到产业链智能联动的“未来工厂”,台州智造渐成燎原之势。 开局“十四五”,台州旗帜鲜明提出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中,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从而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跃升。一幅幅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在台州已然绘就,“台州制造”正在蓄势再出发! 感悟台州故事 台州的“智造”发展令人惊艳不已,而这座城市的秀美风光更让大家流连忘返。 台州得名天台山,天台山是被李白誉为“高百越”的神秀之山,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和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独特的天台山文化,也让台州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鲜活样本。1000多年前,唐朝400多名诗人慕名走向天台山,李白、王维、孟浩然、杜甫都在其间,他们歌以咏志、借景抒情,抛下巍巍诗篇。幽谷、飞瀑、清泉、花草……充满诗意的台州山水,在文人骚客的歌赋中流彩生情。时光流转,伴随自然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台州的美更加引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沉淀着深厚悠久的台州故事,彰显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采风团一行行走在蜿蜒于青绿丛中的江南长城,感受临海古城独特的历史风情;漫步在深藏幽谷之中的国清寺,于斑驳的树影间、寺院的山墙上聆听千年前的故事……每到一处,大家均被台州的美丽吸引,并通过自己的笔、文字和镜头,书写与台州有关的感动记忆,记录与台州身心交融的诗意瞬间…… 制造发展带动经济富裕,绿色旅游引领精神富足,兼具山的神秀、海的气魄、水的灵气的台州,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高歌猛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