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通堵挖根持续力推营商环境优化

2021-10-28 14:40|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535|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郑一涛

营商环境建设,是地区、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事之大者”。近些年,汕尾经济社会发展勃发振兴之势,各项建设蒸蒸日上,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始终是重中之重。今年来,全市上下乘势掀起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热潮,凝心聚力加速推动汕尾大地里里外外臻善臻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是题中之义。

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仍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观念转型、作风转变和能力提升,持续优化政府有关部门和办事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思维和服务水平。近一两年来,我们见证了这方面的可喜进步。比如,公共服务部门坚持改革创新,全面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着力抓好大厅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以务实举措保证惠企利企政策落实,工作人员争做“善美店小二”,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理念,让办事等待时间、事项办理时间大为缩减,在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速提质、政务服务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等指标上均取得全省率先水平,服务态度、手段、能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见本报1025日报道)。另一方面,正如市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的,要动真碰硬,拿出“长牙齿”举措,坚决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顽瘴痼疾。就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毫不含糊地祭出督责利器。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市纪委监委深刻把握中心大局,找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切入点、关键点,在坚决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保持高压震慑态势的行动上,不遗余力,可谓精准高效,不辱使命。继今年7月中旬通报3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之后,国庆节前夕,市纪委监委又通报了海丰县住建局多名干部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郭某某等10人,因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36家企业的现金、礼品受到处理。这10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涉案金额也不大,但侵害的是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破坏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的是地方改革发展的环境,也成为“企业不愿来”背后的一个堵点。

我市主要领导说到损害营商环境现象时,用了“顽瘴痼疾”的表述,可见内心的沉重,说明这种现象远非“一日之寒”,不能掉以轻心。在通报海丰县住建局干部损害营商环境问题期间,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志在《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对这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中得出的结论佐证了“顽瘴痼疾”存活的严重危害,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文章指出,经过近些年持续加大力度地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一些问题仍“树倒根存”,往往表现为腐败问题与作风问题相交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个科级单位,为什么竟有这么多人“吃拿卡要”,而且长期存在不被发现?表面看是有关人员违规违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该县住建局党组长期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缺失。“中梗阻”“下梗阻”等问题,本质上是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地的“上梗阻”问题。出现“堵点”,原因在于存在“梗阻”;而“梗阻”的关键环节,也就是最大的那个“梗”,追根溯源,在“上”——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主体。这样一捋,理论上的逻辑就相当清晰了——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现象,是“双招双引”“项目双进”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堵点、痛点,要打通堵点、消止痛点,首先必须先找到作梗、致痛的“萝卜”,然后将它拔出,而且必须连根拔除,如果是把根留住了,说不定哪天它又要孳生新梗,反复作孽。所以,这篇剖析文章跟我们分享的最深切的体会是:深化正风肃纪,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从压紧压实责任抓起、严起。要压紧压实的责任,首先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是根本保障。从对案件的查处中,我们见证了市纪检监察机关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行动举措,分别予以郭某某等10人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政务警告、政务降级等处分的同时,还严肃追究了海丰县住建局党组的主体责任,也追究了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的监督责任,以强有力的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一个科级单位,为什么竟有这么多人“吃拿卡要”?这一问,无疑是严峻的。不妨想想,一个企业,要落地、成长,如果要先过这茬人的一道道关,可知该有多艰难,弄不好到头来可能就要心灰意冷啊。说什么“招财引凤”,这倒要让人担心是“取蛋杀鸡”来了。看多了不法商人对党政官员的“围猎”故事,而在“吃拿卡要”人员身上,我们不觉得他们这是在“围猎”本该做好服务的对象么?尤其是某些党员干部,一贯的“无利不起早,有钱才推磨”,甚至不惮于顶风而动,何时何地都不放下伸手摸鱼的念想。这类人员,是初心变得不纯、党性已然式微了,还是像纪检监察机关对某些贪腐落马官员的通报里头所说的“从未对党忠诚”、一出场就是“两面人”?这个问题,单位里身负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领导,实在不能失察。要看到,损害营商环境的现象中,复杂的情形是,当事人有隐蔽性,行为也有隐蔽性。在这里也提个醒:比如遵循“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公共服务职能部门本该为企业的各个运作环节提供周到的服务,但有的是否变相成了“揩油”?据有些企业反映,他们为了作一个安全生产预案的文本弄得几乎精疲力尽。小企业里文职人员能力有限,一次次过不了关,相关部门是引荐了第三方帮忙,可又要价不菲。他们也清楚,拟定个合格的预案上墙,这是合理要求和规范,花点钱引入第三方服务,也是个趋势,但是,像安全生产这个事,更是必须要让员工入心入脑,才是目的所在。他们不愿意觉得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有借机生财的想法,同时希望能够积极安排专业人员帮助企业做好对员工的培训。企业主的这个诉求,看来是合情合理的。

当前,我们要齐心协力,全方位监督,斩断公共服务职能部门“借机生财”之手,让“善美店小二”名副其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