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为民生保障提供精细服务—— 汕尾“民情地图”应用推广工作侧记

2021-8-16 14:49|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4713|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汕尾日报记者   林一秀

应用推广汕尾“民情地图”是我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是落实我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

去年2月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改革”核心点和“创新”关键点,按照“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工作定位,着力打造“民情地图”这一基层治理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重构重塑横向为“镇、村、组三级”的基层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治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走实走好群众路线,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汕尾样板。目前,该应用34个场景上线运行,群众端小程序“善美村居”也完成开发运营,全市56个镇街“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全面实体化运转,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多元合一 实现基层情况可管可控

围绕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综合执法、社会治理、经济调节五大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汕尾“民情地图”综合集成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民生应用、智慧党建、群众路线、镇村干部管理、乡村振兴、农村产权交易、农村金融、大数据分析应用9大类应用场景,为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提供精准数据、精细服务。

依托“粤政图”地理信息平台,汕尾“民情地图”汇聚了公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23个党政机关单位共237类数据,初步建成全量保存汕尾“人、事、地、物、组织”的民情数据库,利用矢量图、卫星影像图、3D地图等多种地图形式,通过热力、聚合、打点分布等数据展示方式,实现了基层治理要素在地图上的直观呈现和综合应用。同时,发挥网格员、党员、驻村第一书记、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村一警” 6种对象的作用,落实动态数据采集,使民情数据库保持数鲜、数准、数活。接入14个业务部门20多类管理对象,涵盖了公安、民政、消防、应急等部门的“重点人员” “关注对象” “山塘水库” “企业消防”等应用场景,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转变。

建管并举 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我市成立了市级“民情地图”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县、镇两级建设了实体化“联勤指挥中心”,村、组两级划分出中、小网格,形成了一套从上到下、分工明确的“市县镇村组”五级组织领导体系。当前,全市已建立联勤指挥中心63个,其中县级6个、镇级55个、村级2个,划分中网格864个、小网格4509个。

同时,围绕18类重点人员、重点场所对象,推动市直各部门服务管理22个专业队伍入格,推进“多网合一”“一网通管”,做到“提网知人、提人知情、提情知因、提因知策”,努力在网格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随着“善美网格”的常态运转,我市逐步实现对村情民意的高效、实时动态感知。自网格管理机制推行以来,全市累计收到网格员上报事件102446起、工作日志177776条、巡查走访59274次,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市社会环境也展现出全新风貌。

集聚优势 着力提高民生服务能力

“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是“民情地图”设计开发的初衷。一方面,结合我市“一亲三心”活动,为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活动提供平台支撑,真正实现听民声、察民情。全面落实镇街领导包村、镇街干部全脱产驻村,村(社区)“两委”干部沉入网格、分片包干,组团式服务群众,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群众提出问题、困难和意见的处置过程,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一一展现在“民情地图”上,进一步彰显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联系群众。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善美村居”的应用场景,并结合各类民生需求,在平台增设各类民生服务办事渠道入口,提高了群众办事质量和效率,实现“服务不缺位”,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保障民生的效能。

此外,我市结合实时热点开发相应的场景应用,先后上线“返乡登记”“祭扫预约”“预约接种”等服务,数字赋能助力疫情高效精准管控。

今年春节期间,民情地图“善美村居”小程序在上线“返乡登记”服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入汕报备”模块,实现返乡和入汕人员在线登记、报备等功能,积极引导群众进行线上自主申报,解决了群众手工填报、干部重复录入等问题,既避免了线下登记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方便我市对返乡入汕人员信息的采集和管控,目前累计登记19156人。

同时,我市发挥“民情地图”大数据分析功能,快速覆盖各类线索人员,解决涉疫人员数据来源不统一、重复遗漏等问题,实现涉疫人员信息的全面采集,完善线索信息和排查事项,输出精准名单。

为提升疫情线索排查的质效,我市建立高效协同机制,通过分类梳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利用“民情地图”系统将涉疫线索对接到“粤政易”,排查任务可直达7744名村(社区)“四人小组”。通过“填表报数”模块,“四人小组”获取名单后进行精准排查,落实“三天两检”等相关管控措施,替代了原来逐级任务分派的方式,缩短了线索传递路径和时间,做到及时接收、迅速处理、快速上报,极大提高了排查登记效率。据统计,目前已下发152398条线索,完成闭环排查137724条。

当前,我市已实现线索排查结果在“民情地图”图层上的全面汇聚和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手段,改变了原先报材料、听汇报、发通报等方式,做到全面及时掌握、快速决策指导和高效督导督办。

另外,“民情地图”还上线了核酸检测、隔离管理、疫苗接种等专项功能,落实易感人群“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接尽接”等工作要求;利用哨点监测功能,及时发现并引导发热患者就医;利用冷库排查功能,监测全市68家进口冷库企业的冻品、环境、工作人员定期核酸全覆盖检查结果,实时调阅视频监控,及时掌握冷库冷链防疫情况。特别是“善美村居”小程序今年5月份上线了“疫苗预约”服务,群众可线上申请疫苗接种,至目前累计访问人数37.8万人,成功预约人数8.2万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