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笑容洋溢在脱贫村民脸上—— 陆河县上护镇护二村脱贫户生活见闻

2021-8-12 11:24|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564|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文/图

“几年前,帮扶单位投入资金修建陆河县上护镇护二村的农贸市场大楼,设置多间店铺出租,作为村集体收入。当时,考虑到有三家扶贫对象非常困难又有开店做小生意的意愿,村里予以第一年免租,并为每户提供5千元创业启动资金,让他们放心尝试做生意,实现脱贫致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瞿连主告诉记者。在该村农贸市场大楼一楼,记者看到一脱贫户经营的小卖铺内,出售的生活用品和食品琳琅满目,脱贫户看到村干部前来关心他们的经营情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颜。


护二村干部下基层了解脱贫户经营小卖铺情况。

帮扶有声色  日子越过越好

在上护镇镇委镇政府、护二村党支部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驻护二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护二村脱贫户的幸福感显著提高。


护二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沉香树种植项目。

打造平台让脱贫户创业增收。瞿连主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组织59户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成立了护二种养专业合作社,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该村发展沉香特色农业种植,其中响水自然村现有沉香种植面积约500亩,有较高的育苗技术,形成了沉香特色农业产业的前端和中端市场。该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推动护二村委与沉香种植基地致富带头人达成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护二村委入股40万元,带动脱贫户就业和增加村集体收入。该种植基地还用沉香树叶制作成沉香茶,对外销售,增加了沉香的附加值,并引导10名脱贫户参与管理基地沉香树种植工作,每天工资150元,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发动脱贫户一起种植菠萝、水稻、番薯等农产品,进行技术互补,共促发展,去年番薯收成有一万五千斤,收益约6万元。该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还积极为脱贫户创造机会收购农产品,让他们的收入更旺。

优化、亮化环境,让脱贫户共享美好生活。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开展民生项目建设,两年来,支持帮扶护二村护二小学及公共服务站安装空调工程、下垅人行桥建设工程、上护镇护二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下塘党群服务中心)工程、大布洋水圳渠道工程等12个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民生项目建设,共计投入各项帮扶资金约220万元,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和农业配套设施。

踏上致富路  钱袋子鼓起来

护二村村干部叶卢忠说,要让帮扶对象走好脱贫路,必须用心用情,将每个工作细节化、具体化,只有如此,才能帮到贫困户的心坎上。


护二村干部在帮脱贫户搬瓜果向外销售。

原来,50多岁的黄叔靠打杂工过日子,收入微薄。屋漏偏逢连夜雨。其妻患重病,几年前去世,当年为了治病花费了不少医疗费。该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引导他到县城做建筑工,每个月有4千元工资;鼓励他种植菠萝、南瓜等农作物。他虚心向其他农户学习种植技术,渐渐摸索出门道,用心管理农作物,年收益约2万元。“感谢镇委镇政府和村党支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倾心帮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十分高兴地说道。如今,黄叔的孩子都长大了,儿子在做水电工,女儿是幼师,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

50多岁的叶叔原来不善耕种,收入不好,再加上孩子上学学费负担大,一家人住在破烂的瓦房里。镇、村党员干部首先为他的孩子解决“读书难”问题,协助申请助学金,使他没有后顾之忧,针对他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夫妻发展特色种植,并到农家书屋充电,学习更多种植技术。他充分利用村里发的种苗种了2亩花生、3亩水稻,一年收入约7、8万元。同时,镇、村党员干部引导他做建筑工,鼓励他参加学习县里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认真学习,他拓展了视野,改变了致富的观念,懂得了更多建筑知识,做建筑工作也如鱼得水。此外,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帮扶其6万元资金,改善他们住房条件。叶叔告诉记者:“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下,我们才能很快地走出经济困境,过上好日子。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大家过上新生活,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帮扶对象的情况各不相同,引导帮扶他们实现就业或创业,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程颇为不易。但是,镇、村党员干部没有气馁,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帮扶对象通过转变观念、学习技能,达到经济增收。

44岁的叶姐全家3口,有两个儿子,一个已工作,另一个在读高中。2016年,其丈夫因癌症去世,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经济极度困难。鉴于这种情况,经过镇村“两委”评议,叶姐成为精准帮扶对象。帮扶干部结合她家的实际情况,围绕产业发展、教育资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为她家制定脱贫计划。同时村里也将镇上的店铺低价租给她开饭店,靠着自己的双手叶姐从原来家庭收入入不敷出到现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帮扶干部还鼓励她加入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增加收入;每年参加转移就业或科技培训;对她子女就读高中发放生活费补助;给她们一家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几年的努力,她在2018年成功脱贫了。

叶姐表示,“我今后要多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厨艺招揽更多顾客光顾,同时也要带动更多人一起奔小康。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感谢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以及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引导帮助。”

年近八旬的叶伯家里有8口人,夫妻2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并且丧失劳动力,儿子、儿媳妇和大孙子、大孙女在家务农,其余两个孙子在读中学。之前,他家的生活非常困难,孙子要上学,他又要治病吃药,家庭经济一度陷入困境。

2016年,在开展精准扶贫中,叶伯被村里定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叶伯一家不愿“等、靠、要”,而是稳扎稳打、用心做事,用勤劳脱贫致富。在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叶伯一家利用几千元的创业资金,开起了早餐店。叶伯多次参加厨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厨艺。现在,叶伯家的小店顾客如云,好评如潮,月收入有6、7千元。店里的生意主要由儿子和孙子负责,一家人分工明确,勤劳能干,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脱贫户种植的皇帝柑吸引邻里和亲戚朋友前来采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