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不少家长正准备带着孩子休假出游。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市民仍然要坚持做好两件事:坚持‘三件套’‘五还要’;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为自己穿上无形的防护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提醒广大市民,疫情尚未结束,绝不可掉以轻心。 行前勿忘“防疫包” “出游前一定要做好旅行‘三部曲’。”上海市疾控中心应急管理处陆殷昊建议,大家避免出境游,同时实时关注国内疫情动态,不要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尽量选择短途游、自驾游、户外山水游等,室内景点不要停留过长时间。防疫包自然不能忘。出行前,市民请备好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或酒精棉球等,还有公筷公勺、自用水杯,以及健康码。 在途中做好防护 “乘坐飞机或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注意全程佩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尽量少接触公共部位,不要用没有清洁过的手摸口鼻,及时洗手。”天气炎热,不少市民渐渐戴不住口罩,陆殷昊提醒市民,正确把握戴口罩与保持社交距离这一对防疫措施。比如,在景区游玩时,如果能够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且人群较少则可以不戴口罩,在户外爬山时也可不戴口罩,但如果人群聚集,则一定要佩戴口罩。 专家建议,在旅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勿忘使用公筷公勺和自带水杯。住宿建议选择卫生条件较好的宾馆,注意开窗通风,可自带毛巾等清洁用具。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夏季气温多变,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发烧。“市民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陆殷昊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当立即到就近的指定发热门诊就诊,前往医院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旅居史和接触史。 专家还开出了防暑小宝典。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正午时间段。如果出现口渴、头晕、乏力、发热等症状,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多喝水,适当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果症状严重或休息后未缓解则应及时就医。 同时,使用空调也要科学合理。陆殷昊建议,夏季在使用空调前,先彻底清洗滤网,防止霉菌吸入导致呼吸道疾病。温度不宜太低,25℃-27℃为宜。同时不要让空调风直吹身体,早晚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 据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