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吴委武 文/图 近年来,陆河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添动力、增活力、聚合力、提实力 “四力”齐发,推动乡村振兴快车跑出加速度。 河口北中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网红乡村景点。 筑牢组织体系添动力 “通过建强组织体系,聚焦党建引领,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动力。这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县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落到实处。 ——健全基层组织设置机制。该县共有63个村级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设立党支部173个、党小组476个,引导村级党组织创办领办经济联合社126个,成立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乌盾山茶叶科研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南告希望青梅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等“两新”组织,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产业扶贫之中。 ——健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机制。制定《陆河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方案》,对排查出的1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建立台账、分类指导,严格落实“县领导挂驻、县直机关结对、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的“四个一”整顿措施,拉紧整顿进度条,使1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变成了“坚强堡垒”,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强干部队伍增活力 该县抓实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为加强领导,进一步建强攻坚队伍,8名县委常委挂驻8个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到镇村开展蹲点帮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选派33名第一书记、21名党建指导员、254名驻村干部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并建立考核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驻村帮扶干部责任,促进干部担当作为。同时,提升村级队伍作战能力。针对今年换届工作情况,该县把政治素质高、发展思路宽、工作干劲足、驾驭能力强、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推动陆河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基层组织保证。据统计,2021年换届,有108名大学生、48名退役军人、77名致富带头人被选入“两委”班子,新一届班子中,高中以上学历540人,比上届提高33%,平均年龄42.87岁,比上届下降10岁,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班子结构明显优化。整合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对全县127个村“两委”干部672人集中轮训一遍,组织20个省定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队长到浙江学习脱贫攻坚经验;组织34名优秀党支部书记到中山大学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每年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到仲恺农业学院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村级队伍履职能力。此外,该县还注重激发基层党员干部担当有为、奋勇争先、带头发展,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推行党员评星定级管理,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践行动”活动,全县有18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返乡走亲”听民情、600余名村(社)干部“入网知心”解民忧、6000余名基层党员“联户交心”暖民意,进一步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赞誉。 强化人才保障聚合力 近年来,该县立足于精准“引”才、用心“育”才、活“用”人才战略部署,凝聚发展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该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实际需要,精准引进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建立养鸡场,创建新意源绿壳鸡蛋品牌;全日制大学生返乡进入村“两委”班子助力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服务计划、大学生展翅计划,通过定编定岗,招聘127名大学生充实到村任党群服务中心助理,2020年考录乡镇公务员及事业人员246名,其中选聘乡村教师88名,聘用医疗卫生机构人员84名,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及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健全机制用心“育”才,每年支持和鼓励村干部通过电大、函授等方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常态化开展定向委托培养,2020年培育研究生类教师19名,遴选基层农技人才25人,培育科技示范户50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2个,示范推广新技术3项。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利用好省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契机和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平台,活“用”人才,不定期邀请省专家前来讲学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医疗机构跟班进修深造,着力提升本土医疗卫生人才业务技术水平。 发展村级产业提实力 该县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抓住产业这个关键,聚焦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振兴硬核实力,以“四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农旅结合。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田园综合体规划布局,依托青梅、木瓜、茶叶、油柑、药材、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集中连片发展农业体验休闲观光产业。如,河田圳口村以省农科院技术为支撑建设省“五位一体”示范基地,流转400余亩土地种植莲藕和大棚蔬菜,打造荷花观赏、蔬果采摘基地,实现年收益250余万元。 花节活动带旺乡村旅游。 ——坚持红旅结合。扎实推进省定“红色村”建设,充分整合红色资源,进一步拉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如河口北中村将“拓展训练+体验游玩”概念融入到红色产业园建设中,引进彩虹滑梯、儿童足球场、童军训练基地等项目,建成红色文化纪念馆、“油茶”“帕子粄”制作体验馆,以亲子游、体验游带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坚持文旅结合。近年来,陆河县通过举办“乡村大舞台”等形式大力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文明乡风,在此基础上,各地突出“花文化”主题,举办梅花、樱花、荷花等系列花节活动,以花为“媒”带旺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发展。以螺溪欧田村华侨城·螺溪谷项目为载体,在客家原生态村居风貌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发展特色民宿业,打造文化主题休闲庄园,以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体旅结合。陆河县相继开展骑行、徒步、龙舟赛、飘色巡游等系列大型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持续提升地区影响力和美誉度。如联安村依托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体育+生态+旅游”打造产业振兴示范点,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半马赛事,集聚了大量人气,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乡村酒吧、咖啡馆、擂茶馆等休闲娱乐产业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