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通讯员 黄俊辉 记载黄智军乡长的书籍及其获得的奖章。 黄智军,曾任陆丰青西乡(今陆丰市西南镇)乡长。离休后,担任陆丰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老战士联谊会西南分会会长。 黄智军,1920年7月4日出生于原陆丰县青西乡青塘村(今陆丰市西南镇青塘村)。小时候家贫体弱,曾寄居于白云村姑家调养。1937年,黄家极度贫困,黄父以“卖猪仔”方式卖三年劳力到南洋换取生活费维持生活,14岁的黄智军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底层生活的磨难,让他朦朦胧胧地产生了革命的渴望。 一 1947年2月经老党员温汉同志介绍,黄智军参加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一支队为第六团战士(陆丰人民自卫队)。1948年1月间,黄智军和林瑞到西南地区展开一系列的民运工作,组织武装力量没收大安伪警长黄凯伦的反动家产,分给农民。以此扩大政治影响,并为游击战术发挥作用。(摘自《陆丰三年解放战争》) 经过一年民运和游击活动,他表现突出,列为进步人士,被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一支队第六团振兴班选派到海丰县赤石大安洞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担任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一支队第六团(团长庄岐洲、政委刘志远)正连级干部。期间,他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对敌斗争信心,树立了为人民而战的信念。期满结束,其他干部和战士调到前线作战,他则由团长庄岐洲和政委刘志远调到陆丰县工作。1948年5月他调至青西乡(西安乡),建立“陆丰县乡级人民政府”(陆丰县西安乡人民政府),庄岐洲和刘志远委任黄智军为第一任乡长,人民政权正式建立,选址于黄塘村,期间,为扩大队伍,发动群众反抗“三征”,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为部队征收公粮,支援解放战争。(摘自《陆丰三年解放战争》) 1948年8月4日,东江纵队铁流武工队从南奔回河西至大安,叶虹带领的铁流队驻东七赵家铺,当夜伪保长向国民党告密。第二天(农历六月廿九日),因麻痹大意,15人的队伍遭国民党保安三营钟铁肩一个主力连三面围袭。在突围中已有战士受伤,林海如英勇牺牲。在万分危急中,黄智军带领几个士兵从青塘赶到对面河,进行阻击,国民党兵听到枪声跑了。事后,他马上将受伤的林水源放进禾桶,迅速抬到青塘村交通站救治。(摘自叶虹撰写的《沧桑历程》和《解放陆丰回忆录》) 二 据黄智军生前回忆:1948年10月,陆丰县伪县长赖舜纯发出通令活捉黄智军,赏谷五十担。十一月初七日敌陆丰县联防大队大队长赵士明、中队副黄信枝和黄凯明带队发起对黄塘解放区和旱田税站的第一次“扫荡”。当天,黄智军其二弟黄智影在黄塘翻墙逃跑时,被当场击毙。第二天,国民政府为蛊惑人心、干扰革命活动,陆丰县伪县长赖舜纯宣布西安乡黄智军被击毙。 12月中旬,陆丰国民党反动派出动四百余人,兵分三路向黄塘解放区举行第四次进剿。12月13日,大安联防队李大海、罗志勤二个中队“扫荡”旱田税站和黄塘解放区,袭击西安乡。黄智军仓促突围中枪后逃跑到旱田圩后跃过一丈长的刺篱笆,再往下厝村方向逃,刚好遇到下厝村民要到旱田圩上圩市。因下厝村群众基础较好,村长村民都非常支持革命。他在村民的帮助下又逃到洋溢村对面的渡口就晕倒在水边,晕倒后,下厝的村长急速赶到,将黄乡长背回下厝村,藏到棚顶草堆里,敌方赶到进行搜索,搜无结果,当晚村长派几个村民连夜将黄乡长抬到洋溢村。13日到洋溢村,而他枪伤的弹头由东七竹围村一位好心医生取出,现弹头还保存在这位好心医生家中。 据黄智军生前回忆:1949年4月1日陆丰县人民政府在河田宣布成立后,4月4日六团积极配合东一支主力组织第一次攻打陆丰城,虽然给敌人沉重打击,但当时陆城守敌驻龙山炮楼及学校的保安二营钟铁肩等作垂死挣扎,造成我方牺牲二十几位同志,伤四、五十人。7月14日,边纵和东一支主力配合六团组织第二次攻打陆城,因敌154师从汕尾海上登陆赶来增援,没能全面解放陆城。二次攻打陆城,由团长庄岐洲、林瑞和黄智军在河西米雍坑村商量对策。随后,将这项任务下达到他的身上。主要工作任务是,由他做同乡黄培雄(敌大安镇长、陆丰县巡官)的工作,黄培雄与县政警第二中队队长邹自鸣是结义兄弟,用这层关系让邹自鸣起义,接受我军改编。通过多方面努力,邹自鸣率四十余人枪(长枪四十多支,机枪两支)宣布起义,接受我军改编,并北上激石溪。这样,陆城就完全孤立起来了,变成一座孤城,这次策反活动对陆城胜利解放起到关键作用。 三 解放后,黄智军在家乡继续工作,他放弃了升迁的机会,最终担任南方贸易公司大安站站长。2013年黄智军病故,享年9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