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一叶飘香长久远—— 海丰莲花山茶振兴纪略

2021-3-10 17:10| 发布者: swcszx1688| 查看: 1489|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汕尾日报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肖耀光 黄保欣


阳春三月采茶忙。

汕尾日报通讯员 林绿州  摄

近年来,“海丰莲花山茶”提质创优、声名远播,这因缘于山川形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种茶人崇尚自然、追求绿色无公害的茶品情怀;得助于海丰县党政部门矢志兴农而推出的政经政策与行动,助推“海丰莲花山茶”水到渠成走向中兴。

莲花山茶品质   史载、传说与“三才合一”

“而今的兴盛,古远处,必有其影子与传说。”

史载,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莲花山鸡鸣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莲花山茶也因此被赋予“禅茶”的因子;《明清海丰县志·清乾隆海丰县志》卷二《经政》云:“莲花庵, 在莲花峰顶……其地产茶数株,酌泉烹之,滋味甘洁,荡涤凡襟,亦地灵之一证也。”卷一《舆图》曰:“莲花山……上平如砥,中有七星墩, 其产茶气味最佳。”

上世纪五十年代,彭湃母亲周凤将“莲花山仙人茶”献给周总理,得到大加赞赏。而海丰民间,则经久流传着“客仔寮”“第三条垄”茶品最“尚”的传说。

莲花山茶“仙品”“尚品”的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合一”的共生产物。

天时上,海丰县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1873小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地利上,海丰莲花山茶产茶区主要集中于莲花山主峰为中心方圆50千米内的区域,多分布于海拔80~700米的平地、丘陵和山地缓坡地带,土壤多为黄壤和红黄壤,土壤PH为4.0~4.8,土壤环境质量优良,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值。

人和上,则体现在多数茶农,特别是几大茶业公司对“绿色”“有机”“天然”的执着追求,采取的传统与科学结合方式生产方式息息相关。

天地人的共同眷恋缔造了“海丰莲花山茶”,外观条索紧实或粗实、深绿或深黄绿起灰,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味觉清香、栗香带火香,滋味浓厚、爽口、回甘强。

今年1月的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桂窝山,挖掘机正在为开辟茶园作业。开发者海丰县莲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板对记者说,公司生产的莲花山茶去年供不应求。

汕尾市莲苑种植有限公司于去年底“整装再出发”,强推“海丰莲花山茶”及其经典茶品“玉壶香”。今年3月,该公司位于“潭内”的茶场道路整修计划启动,为该茶园扩产及加入观光元素“打底”。

而今的海丰县莲花山脉,到处是茶树的影子。一些原来种植果树或其它经济作物的山坡山坳,也被改成种植莲花山茶。3月7日,天气正爽,记者从莲花山管理处出发,延路经石龟、白云寺、墩头、布格,便见到了6处新开辟的茶园,规模大小不一。

莲花山茶品牌   政府持久发力“功成名就”

海丰县种茶、做茶历史悠久。自清朝起,就有海丰人采摘分散生长于莲花山的茶树嫩稍制茶的记载。如今在莲花山深处,仍保留了一些野生古茶树资源,大可合抱,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

1990年至1997年间,海丰县政府提出发挥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果茶等经济作物。凤凰单丛、福建铁观音等茶树品种相继被引种到海丰莲花山,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   在海丰县政府多年的支持下,铁观音、金萱、白叶单丛、大红袍和黄旦等一大批优良的乌龙茶品种在海丰莲花山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但“滋味浓厚甘醇”的莲花山茶是海丰人深埋在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追求。引进茶树品种经过了长期的环境驯化,同时生产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与革新,形成了如今莲花山茶浓醇回甘、香气高长的统一风格特点,满足了当地人民对莲花山茶的品质需求,实现了引进品种的本土化利用。

近年来,海丰县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发展海丰莲花山茶产业,以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了莲花山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海丰莲花山茶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以 4 个镇为核心的茶叶产业带。现有茶园面积 2330 公顷,年产0.4302 万吨,年产值 4.39 亿元,产品销往汕尾及周边县、珠三角地区、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海丰县莲花茶业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专家把脉、技术攻关、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化管理等,使海丰莲花山茶产量及品质得到了稳定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院地合作”模式,共建县级茶叶研发机构、企业实验室各 1 个,示范标准化生产基地 6 个。目前,海丰莲花山茶产业已经具备了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

2018 年,莲花山茶叶产业列入海丰县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生产带的支柱产业。2020 年,以莲花山生态茶园为依托,打造汕尾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莲花茶业、莲苑茶业、西坑五指嶂茶业生产基地列入本县休闲生态旅游农业公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县政府继续把“海丰莲花山茶”的产业发展列入“十四五”规划,以生态茶园、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产业扶贫为主导方向。


新茶飘香采摘乐。

汕尾日报通讯员  蔡镇  摄

莲花山茶业   茶树嫩芽般充满生机

为助力海丰莲花山茶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海丰县党政部门还千方百计创设“科技加持”,先后组织省农科院茶叶专家团队开展海丰莲花山茶品质综合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系列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工作。一是提升茶叶品质。研制出莲花山花香炒青绿茶、花香红茶青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高产品效益,增进产业活力。二是规范生产管理。制定海丰莲花山茶种植标准,加工工艺标准, 包装贮藏标准。加强对茶叶加工技术培训、生态茶园建设培训、技术现场指导。为海丰申报“海丰莲花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围绕“海丰莲花山茶”这个公共区域品牌,在绿茶、 红茶、单丛、铁观音等茶叶种类,突出打造多个企业自主品牌,使茶叶产品多元化,茶叶文化层次化。四是建立营销网络。省农科院专家积极协助海丰县举办农业产业大会、策划茶文化活动、联系茶叶销售商、运用 5G 互联网直播等,进行海丰莲花山茶的公共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省农科院的茶产业全链条关键技术在海丰已广泛推广,带动企业技术辐射面积 5000 亩。共建县级茶叶研发机构、企业实验室各 1 个,大大推进了茶产业提质增效。

2020年8月,该县划定辖下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4个镇80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7′-115°30′、北纬: 22°56′-23°13′为保护范围,启动海丰莲花山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并获评审通过。更为莲花山茶茶韵飘香畅达创设了良好条件。

在政府政策长期扶持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海丰莲花山茶”产业稳步推进,品牌优势实现。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共计 32 家,注册通过的产品品牌 12 个。随着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的创建培育,科技力量的全力支撑,海丰莲花山茶品质不断提升,“海丰莲花山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获得无公害农产品 12 个、绿色食品 1 个、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1 个、汕尾市金牌农产品 1 个。通过省市县等新闻报道、媒体宣传、网页宣传、参加产品展销会等,海丰莲花山茶知名度享誉省内外,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本土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常常把“海丰莲花山茶”作为珍藏品,倍加珍惜。

海丰莲花山茶虽然“功成名就”,但该县目标不止于此,接下来,将力争申报取得海丰莲花山茶省级乃至国家级农业产业园。

莲花山茶荣誉榜

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

无公害产品及产地认证

通过国家 SC 认证

绿色食品 A 级产品认证

“广东省名牌产品”

广东省名特优新产品

“汕尾市首届金牌产品”

“莲苑茗茶--玉壶香”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银房山”牌茶叶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