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地的党员到海丰红宫红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海丰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海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为该县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谋定了目标路径,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聚力“东承西接” 做好“五共”文章 做好“规划共绘” 积极参与深圳、汕潮揭两大都市圈规划建设,主动对接深圳尤其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综合发展规划,完成“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规划编制,同步优化产业等专项规划,打造“特区带老区”跨区域协作机制的“海丰样板”。 做好“设施共建” 打造以海丰为枢纽的东翼沿海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加快融入穗深、汕潮掲“一小时、半小时”经济圈。 做好“产业共兴” 推进与龙岗共建产业园区,加速引导“双区”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海丰,沿“一城一区三园”高能级平台纵深集聚。共建“双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区,提升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茶叶六大生产基地。 做好“资源共享” 强化与“双区”在创新资源等方面合作共享。与“双区”和汕潮掲城市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机制共通,推动更多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做好“机制共活”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接轨“双区”营商规则、政策体系、制度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 聚力发展实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 加快“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省级现代粮食示范区和蔬菜、丝苗米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培育茶叶、荔枝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发展电子线路板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半导体项目建设,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推进海丰经济开发区申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支持生态科技城升级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全力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快县城各电子商务园区、梅陇电商基地、可塘“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力争全年电商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 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配合市启动“明珠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生态科技城核心先导和起步区规划建设,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基地。 聚力有效投资 激活内生发展动能 提高“双招双引”质量 实施海商乡贤回归工程,借助粤东侨博会等平台,加强与“侨”商联系,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项目。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深化“1+5+X”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开工建设中涉及的审批等问题,全面推进84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38个新开工项目动工建设、25个项目完工、投产,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 打造高能级承载平台 加快建设“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平台,推进生态科技城四期、五期建设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启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加快梅陇金银首饰环保集聚区建设;加快公平、可塘产业园的征地开发、规划建设。 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用足用好海陆丰革命老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等要素的更多支持。 聚力新型城镇化 打造宜居宜业县城 强化县城精细化管理 打造“卫生小区”示范点,夯实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基础。打好“两违”整治攻坚战,治理违建28万平方米以上。 加速县城扩容更新 进一步完善修编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形成“1+4”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新格局。 推进县城基础建设 推进县城北四环等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县城北三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规划建设莲花山路口、永安达路口两座高架桥,新建20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5万个;完成公平水库“引水入城”、县城二环路南片排洪建设项目,推进县城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聚力美丽县域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农村“三块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金融扶持乡村振兴。 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将“一红一绿”两条示范带申报3A级旅游景区,启动东关联安围湿地、公平水库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两条示范带建设,通过抓点、连线、带面逐渐把散落在各地的联安坡平等“盆景”串联成“风景”,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 打造全域美丽乡村 完成2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工程,加大15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实施13条“四沿线”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建设工程;决战决胜“四好农村路”建设,谋划联安国际重要湿地旅游观光路等12个农村公路项目,完成2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形成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健全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机制。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每人月532元。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新模式。实施“农村电商”等消费扶贫工程,发展壮大县级扶贫产业项目和扶贫车间、消费扶贫创新创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聚力绿色发展 建设环保低碳县域 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快绿色公交全覆盖,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100%。加强污染地块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化工和危险废物企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高质量建设具有海丰水乡风情的“万里碧道”18公里,实现五罗易涝区综合整治等项目完工见效。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7公里,力争县城第一、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12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县ppp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率达90%以上。 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完善餐厨垃圾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等终端设施建设。 聚力补齐短板 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优先保就业保民生 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培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人才,新增技能人才2600人。推进退役军人双拥工作。 扭转教育落后面貌 持续攻坚“5080”,推进县机关等6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探索实行“义务教育学区管理”办学模式,新增学位8800个以上。推进汕尾海丰卫生学校、海丰技工学校建设,推动中职建设成为全市第一所国家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新增学位1.4万个以上。完成8所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力争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10%以上。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医医院感染科综合大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项目建设,核酸检能力达到每日1.5万例以上。加快“卫生强县”创建步伐。 擦亮海丰文化名片 加快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县“三馆”和镇、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升级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建设。全力支持海陆丰干部学院建设,争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落户建设。加强对白字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推进陈炯明都督府、龙津桥和一批民国初期建筑文物修缮、开发利用。启动县综合体育场馆项目建设。 聚力“五治一体”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强化基层治理 积极探索“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格局,构建“三横三竖”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实施村(社区)事务“阳光公开”。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努力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 推行智慧管理 以黄羌镇试点工作带动铺开全县全科网格信息系统和“民情地图”应用;推进“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打造“条块结合”的数字治理平台。 建设平安海丰 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加快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防范管控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风险,打造“无毒海丰”“平安海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