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新发展阶段中的新格局,奋力裂变发展、实现蓝色崛起。 作为重要议题,近日召开的陆丰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该市打造全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动员该市人民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陆丰市甲湖湾能源基地。 坚持全面接轨深圳 打造裂变发展新高地 推进规划共绘 努力构建与深圳空间结构清晰明确、基础设施一体高效、要素流动顺畅有序、产业分工密切协作、公共服务均衡共享、生态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推进设施共建 大力推进与“双区”交通共联,打造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搭建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的信息服务网络。 推进产业共兴 规划建设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拓展区,打造汕尾东海岸石化基地。建设具有陆丰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双区”的“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 推进资源共享 加强与深圳在金融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大“双区”人才智力引进和特色人才培养力度,实现与“双区”的人才共引、智力共享。 推进机制共活 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进与深圳的政策接轨。加强与大湾区各市的信息共享、平台共建、机制共通,推动更多政府服务事项与“双区”实现“跨城通办”。 坚持“三产”协同发展 筑牢裂变发展根基 全力推进精品农业 新增12个以上农业名牌产品,打造6家大湾区及省、市级“菜篮子”基地。加快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推动农村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加快打造现代工业产业 积极谋划争取甲子三和深海风电场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的笼子。加快推进建设甲东东海岸大石化拓展工业区。推动陆丰产业转移工业园申创省级高新区并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新增1家省级、3家市级孵化器。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加快推进金沙湾文旅项目等规划建设,打造“多元化”“体验式”精品休闲旅游线路。围绕陆城地区、三大中心镇、三大高铁站、两条乡村振兴景观示范带,打造以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和商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田园综合体。 坚持加快项目建设投产 点燃裂变发展新引擎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安排重点项目75个,计划投资125.16亿元。围绕交通、水利、信息、能源、市政“五张网”,优化投资结构,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强化项目建设保障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有效配置机制。鼓励支持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信贷资金等协同联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聚力聚焦“双招双引” 力争全年招引落地项目超过42个,总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完成“四上”企业培育35家以上。推出百万待遇招才引智,引进各类人才数量争取比去年再翻一番。 坚持精品城市建设引领 打造裂变发展新载体 抓好23个镇(场、区)新规划 以镇、村率先裂变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裂变发展。其中,东海镇要加快东海经济产业园提质增效;碣石镇要用足用活海工基地和植物龙等省级农业产业园带来的辐射效应;甲子镇要以“中间”带“两边”促进“三甲”地区一体化发展;南塘镇要逐步形成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驿站小镇。 致力城市扩容提质 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高起点谋划城市建设。加快修补城市功能、治理城市内涝、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缓解城市拥堵、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动汕汕高铁(陆丰段),揭惠高速南延线建设,打造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方位构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 坚持推进乡村振兴4.0 开创裂变发展新局面 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加快金厢溪碧道、瀛江碧道及东海等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把全市各美丽宜居村和特色精品村“串珠成线,连线成片”。 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提升产业扶贫的带贫益贫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多途径增加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坚持抓好民生事业建设 加固裂变发展底盘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26万个。稳妥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做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实现“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 加快健康陆丰事业发展 高水平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医共体、数字医疗等“五医”改革。建设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借助5G技术助推远程诊断服务。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 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探索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颐养园项目建设。 推进文化事业建设 创新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金厢红色滨海旅游区,率先形成陆丰现代化滨海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堡垒”的主题形象。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 探索裂变发展新路子 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 强化涉农业面源、重金属、医疗废弃物等重点行业监管,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加大“散乱污”场所、排水口、涉河违法建设整治力度,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推进全域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大众环境意识,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践行绿色消费,让“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理念深入社会每个角落。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建设“无废城市”。 坚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营造裂变发展新环境 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强化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水上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事故易发领域的排查整治。整治乱办金融、乱搞创新、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 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全力推进“民情地图”建设和应用,创建全国网格化管理示范点。强化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和重点环节的专项治理,构建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常态化平安建设 持续高压打击各类违法犯罪。高标准创建禁毒示范城市,实现“无毒陆丰”。完善“平安陆丰”视频监控运行和使用,实现一部手机治陆丰的“智慧新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