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郑燕珊 梁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 在对口帮扶中,深圳、汕尾两市按照“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共同作为、示范引领”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攻坚精准脱贫,狠抓重大民生,聚焦产业共建,帮扶关系从短期帮扶向长期合作转变。 从深汕两地主要领导的高位推动,到大范围的干部交流培训,从工程项目的严格监管,到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的严密措施,特区和老区密切联动,同频共振,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成为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取得明显成效的可靠保障。 特区老区密切协作的高位推动机制 2013年,深圳担负起对口帮扶汕尾的重任,特区和老区携手,吹响海陆大地脱贫攻坚号角。 8年来,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不断践行特区带老区、先富帮后富的理念,真诚奉献倾情帮扶,充分展现出“深圳担当”。 汕尾与深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扶贫协作得到了双方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8年来,深圳、汕尾两市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互访调研、召开联席会议,各区、各部门领导深入一线协调推进,不断加强双方互动交流。 从中央到地方高位推动,不仅激发了扶贫干部的干劲和动力,更是明显增强了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2020年9月28日,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市长逯峰率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交流;11月9日,汕尾市长逯峰带领政府代表团到深圳共商合作发展大计;11月17日至18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率队来到汕尾实地调研;12月4日,深圳市长陈如桂深入汕尾一线考察调研;深圳市分管扶贫的市委副书记郑轲三次到汕尾开展现场督导,召开督办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圳156个结对帮扶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主要领导多次进村入户实地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汕指挥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牵线搭桥。2020年统筹对接深圳市级领导、各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到汕尾开展精准扶贫调研120余次,协调配合汕尾市级领导、各政府相关单位赴深圳组织交流座谈10余次,确保对口帮扶工作从高层得到有效推动。 一次次的交流互访,持续释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信号,不断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由此,扶贫干部的觉悟不断提高:要以走在前面的先行示范标准做实做好帮扶汕尾的各项工作,为老区人民实现脱贫奔康,为党中央兑现承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觉悟深,气象新。互访对接机制的建立,极大促进了两地的交流交往,有力促成帮扶工作各项机制的建成落地实施,奠定双方良好合作的重要基础。 大学习、大培训的干部交流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在扶贫协作中,深圳选优配强帮扶干部队伍,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使得各项扶贫措施深入推进,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在扶贫协作中,深汕两地创新干部交流机制,促进观念互通、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切实推动帮扶工作向深度发展。 8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共选派22名党员干部到深汕指挥部驻点工作锻炼,积极推进干部队伍交流融合,促进两地干部互学互帮。深汕指挥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共学共建,与汕尾市各级党组织进行党建互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汕尾市委、市政府也指派汕尾得力干部,全力协助深圳对口帮扶工作。2020年4月,市委又从市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区)抽调9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协助配合深圳对口帮扶指挥部做好产业对接、民生、精准扶贫和党建等工作。 深汕指挥部大力支持汕尾市委组织部开展处级干部和组工干部培训班,以及汕尾市村(社区)“两委”干部专题培训班,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020年9月至11月底期间,在深圳市委组织部和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汕尾市委组织部联合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相继组织开展了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全市新任组工干部培训和全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培训干部约5430人次。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做”培训项目,进行“点菜下单”式培训。通过大学习大培训,涵养了汕尾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强化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推进改革的责任担当。 用好每一分钱的项目监管机制 如何用好资金、发挥项目效益,是扶贫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深汕指挥部借鉴并对标深圳资金项目管理经验,制定《深圳对口帮扶汕尾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与汕尾各县(市、区)签订《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民生项目责任书》,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生帮扶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从制度设计上严密规范资金、项目监管。 为遴选出真正体现“汕尾所需、所急”的民生项目,2020年2月份开始,深汕指挥部向汕尾全市公开征集项目库,深入实地认真调研项目可行性、必要性,反复研究论证,科学遴选意向帮扶项目。 项目选定后,各项工作沿着监管机制“轮子”的运转方向持续推进起来。 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造价咨询,合理安排拟帮扶资金额度,按规范程序审定帮扶项目,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对项目党委进行不定期督查回访,按年度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和绩效评价,对发现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实现项目全流程严格规范管理,大大提高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益。 2013年至今,深圳累计安排帮扶资金约95亿元,规范用好每一笔帮扶资金,确保其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深汕指挥部积极推动产业共建园区转型升级,当好产业协调发展“参谋家”,创新“特区带老区”金融帮扶新模式,促成深圳鲲鹏基金公司与当地成立汕尾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助力提高产业发展基金运营水平。 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防止返贫机制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扶贫。 2020月11月20日,是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脱贫户陈锦荣新房封顶的日子,驻该村第一书记庄烽来到他家道贺,并像往常一样与他聊家常,对他家情况进行跟踪回访。 陈锦荣感慨地说:“我都‘摘帽’了,工作队还这么关心我,不时到家里问我还有什么困难,比亲戚走动还要频繁。”他介绍,2016年以来,在工作队帮助下,他家培养了4个大学生,生活越来越好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脱了贫,更要防止返贫。 多年的扶贫协作,深圳全面对口帮扶工作已根据汕尾实际,摸索出监测预警、专项基金、精准措施等手段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易返贫、易致贫的重点群体不会返贫。 建立返贫致贫预警机制。通过定期跟踪回访,及时掌握已脱贫户家庭动态情况,对可能出现返贫的进行备案和重点关注,并从轻至重按黄、橙、红三色实行分级设置预警。 设立脱贫防返专项基金。为帮扶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及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深汕指挥部设立了100万元“脱贫防返”专项资金,各驻县(市、区)工作组、各驻村工作队统筹各自项目资金收益,相应设立了本级防返贫专项资金,总额目前已超过2000万元。龙岗对口帮扶海丰指挥部出台海丰县龙岗帮扶防范返贫基金实施办法(暂行),统筹1000万元作为防范返贫基金,由海丰县扶贫部门根据各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负责资金监管和使用。 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对黄色预警户开展“送温暖”活动,优先安排有就业意愿的预警对象到扶贫车间和其他县内外有需求的企业就业;对橙色预警户采取“点对点”帮扶,因户制宜帮助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产业,增加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对红色预警户开展“兜底式”救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兜底解决用水用电、电视网络、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防返贫机制的建立,将让每项扶贫措施继续动起来,让所有帮扶项目都为当地群众增收赋能,共享脱贫攻坚成果,共享全面小康生活,不让任何一人“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