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理论与实践】全面推动更深层次改革 为构建汕尾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2020-12-15 13:38|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792|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陈  烁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都多次提到了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11月2日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指出,“十三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省委书记李希12月3日在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进一步强化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书记张晓强在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深改会的时候也多次提出要坚持用好改革开放作为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要抢抓历史性重大机遇,主动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为构建汕尾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谈几点认识。

一、抢抓新时代发展新机,以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面对激烈竞争的新形势,面对深圳都市圈和“湾区带”加快建设的新机遇,面对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任务和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定信心、奋勇争先,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用好区位、岸线等优势,通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新优势,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加快发展作为破题突围的根本手段,在奋进中崛起,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汕尾贡献。

一是牢牢把握政策汇聚“机遇期”。当前,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省委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把沿海经济带作为新时代广东发展的主战场。省委书记李希赋予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的全新定位。省出台《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汕尾带来财政、投资、产业、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50多项具体政策扶持。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管理正式移交深圳全面主导,特区搬到了汕尾“家门口”,汕尾全面接受深圳辐射带动更直接便利。汕尾在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的战略方向,在支持示范区建设中找到了更大发展空间。在各种政策利好要素叠加下,正不断提振我们推动汕尾快速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二是牢牢把握优势叠加“黄金期”。我们具有生态、空间、资源等诸多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汕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三铁路三高速一港口”水陆交汇、内外互补较为发达的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为汕尾融入“双区”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汕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优良的生态人文环境有利于将汕尾打造成为旅游休闲带、康养后花园。汕尾现代农业、海洋渔业、旅游业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在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改造提升下效益不断提高,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发展,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将助推汕尾承接“双区”溢出效应,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提供土地、劳动力要素支持。

三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在“湾+区+带”发展新格局中谋划好汕尾位置、发挥汕尾作用,既是战略选择,也是现实需要。汕尾经济基础薄弱,实体经济规模小,产业集聚水平低,发展动能亟待提升;城乡差距较大,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短板多,教育、医疗卫生、扶贫等领域短板较为突出。破解汕尾发展难题,关键是要以产业建设为纽带,充分利用好大湾区、示范区的“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落地汕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引领带动新时代汕尾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推动汕尾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必须紧紧抓住影响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最关键、最核心、最迫切、最基础的领域和环节,下深功夫谋划推进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推动汕尾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为突破口,聚焦打造“四个一流”“六个通办”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改革事项,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具有显著区域竞争力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其次要深化“店小二”服务机制,出台扶持企业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最后要深化政务整治、正风肃纪集中行动,破除“中梗阻”“下梗阻”“吃拿卡要拖”等现象,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化交通领域改革,加快拓展外联通道。一是要深化交通领域改革,抓住省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契机,推动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连接“双区”的交通布局,推动广汕高铁、汕汕高铁、深汕高铁、龙汕铁路汕尾段等轨道交通建设。二是要加快河惠汕高速、揭惠高速、甬莞高速、沈海高速等陆路通道建设。三是要推动汕尾至香港海上交通复航,规划建设汕尾新港区,优化整合海丰港区和陆丰港区,加快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上物流枢纽,推进汕尾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打造陆海空统筹、立体并网、方便快捷的交通网,全方位构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

三是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奋力推进“项目双进”大会战。项目是发展的骨架,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一是要建立实施招商项目引进和推进“双进”工作机制,参照重点项目“1+5+X”协调工作模式,破解招商引资“双进”难题,着力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二是要加快承接以深圳为主的大湾区城市产业辐射带动,积极对接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优势企业,深化创新“湾区总部+汕尾生产基地前店后厂”等产业协同共建模式,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生产基地和产业转移主承接区。三是要以产业协作为重点,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海洋产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提升金银首饰、珠宝、服装、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新支柱。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协同创新。一是要积极融入大湾区创新体系,主动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基础研究+研发设计在大湾区、试验+生产在汕尾”合作模式,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汕尾转化。二是要充分借鉴大湾区、示范区产业平台建设先进经验,推动汕尾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陆河新河工业园、海丰生态科技城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高标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积极参与大湾区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共用共享大湾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经济、精准农业等重大领域形成研发技术集群。

五是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一是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红色细胞工程”“平安细胞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渗透力和引领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优势。二是要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动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步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体制上进一步优化镇街机构设置,完善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从机制上深化拓宽网格化管理,用好“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努力把汕尾打造成为全省最平安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地区之一。

总的来说,汕尾破题发展,推动深化改革,要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广东加油鼓劲的东风,彻底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改革发展的藩篱,使“革命老区”变成“改革新区”。全市上下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按照省委提出的“全方位走在全国前列、全过程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高站位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要求,奋发进取、矢志不移地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

(作者单位:汕尾市委政研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