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感恩前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揽汕尾工作全局 ●坚定“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战略方向,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汕尾高质量发展之路 ●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汕尾作用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把汕尾打造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 钟佳韦 11月24日,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全面部署、推动落实,动员全省上下乘势而上、起而行之,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连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12月1日,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汕尾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全力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行动、凝聚共识,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汕尾改革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为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汕尾力量。 做好五篇文章 接轨融入“双区”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环珠三角”第一圈层,作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带战略支点,汕尾正乘势而上,驶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发展快车道,是历史给予汕尾不容错失的发展良机。积极参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汕尾当前的重点工作,汕尾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以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为主要抓手,强化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功能,加快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要接轨融入“双区”,就必须做好“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5篇文章。我市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加强与深圳在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专项规划对接,完善跨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规划共绘;围绕与“双区”特别是深圳的一体化发展方向,谋划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设施共建,形成互联互通;聚焦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汕尾区位、空间、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双区”产业向我市延伸布局,加强产业共兴,形成与“双区”尤其是深圳更紧密的产业协作协同关系;推动汕尾的海洋岸线、土地空间、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与“双区”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加强与深圳在创新资源、金融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开放共享,形成更加紧密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关系;全面对标学习借鉴深圳改革开放与营商环境方面的好机制、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各领域体制机制的全面放活畅通与深圳的政策接轨。 立足创新引领 推动区域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好汕尾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汕尾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坚定不移推动汕尾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打造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和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3+2”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城市建设,加紧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确保今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用绣花般功夫抓好城市管理。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标准谋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走好汕尾绿色发展之路。 统筹安全和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汕尾要牢牢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建设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汕尾作用。同时,要对标学习深圳经验,推进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汕尾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优化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格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促发展、惠民生、助改革、善治理,更好地发挥法治的服务保障作用,助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尾、法治汕尾。 以人民为中心 巩固脱贫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汇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汕尾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到位,大力实施援企稳岗政策,贯彻落实省“促进就业九条”等有关政策,落实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等措施,精准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要用心倾情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深入解决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点滴变化中有更多获得感。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群众的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物质精神两手抓 培育文明新风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就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各级主流宣传阵地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飞入寻常百姓家”,努力实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为抓手,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提升工程,补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完善乡村图书馆、村头公园等文化阵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带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善美之城”,着力打造文明风尚“汕尾样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汕尾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突出讲政治抓政治、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抓反腐树正气,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续写推进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