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汕尾城市在线网-看有温度的资讯

【家乡风物】草粿声声消盛暑

2020-9-27 17:27| 发布者: swcszx1| 查看: 513| 评论: 0|来自: 汕尾日报

摘要: 看有温度的资讯,就看汕尾城市在线网


○温水义

那天,我在办公室备课,窗外传来了一阵男子的叫卖声,“草粿草粿……”略带嘶哑的音质中也略带着一丝急切的感觉。那叫卖声是事先录制在电子喇叭里的,一声一声,循环往复地播放。

我放下备课资料走到了窗前,向外眺望。窗外是一片还未开垦的草坡,绿油油的野草覆盖在大地之上;再远一点是沿海公路,疾驰的汽车留下匆匆的身影;更远一点是碣石海湾,海天相接之处,一片苍茫。我收回目光,望向了近处的那几处平房,它们矮小的体形卑微地挤在并排的高楼之间,显得很是落寞。那位男子的叫卖声,就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但我并没有寻见他。那时,他正穿街过巷,隐身于楼房与围墙之间,我站在这里是望不见的。

草粿,是这个地方的方言叫法,岭南地区讲河洛话的人都称之为“草粿”。而广府人称为“凉粉”,客家人则直接称“仙草”,台湾地区似乎称为“烧仙草”。有资料显示,这款民间小吃自宋元时期就出现了。

其实我并不常吃,主要原因是其性偏寒凉,多吃易伤脾胃,造成腹泄。对其制作方法也不甚了解,只是听闻,没有亲见。翻阅资料,见其制作方法与听闻大致相同,是以仙草或称仙人草煎取液汁,滤汁去渣,加入适量的淀粉或者薯粉,再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后盛放于容器,待其冷却凝成膏状,即可成为黑色晶莹的草粿,形状与颜色类似于市面上包装出售的“龟苓膏”,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祛火的功效。食用时,将草粿用汤勺切成碎片,配以红糖或白砂糖,那爽滑微凉的口感,令炎炎暑气消逝了一大半,是炎热夏天时一种非常惬意的味觉享受。

少年时,堂爷爷曾经有一段时间煎煮过草粿,做成之后用两个木制水桶盛放着,然后挑着担子四处叫卖。“草粿,草粿,吃了祛心火……”他一声一声地叫喊,声音不急不躁,步伐也缓缓徐徐,往往在村口听到叫卖声,大半天后还能在村尾的某个巷子里听见他的声音。他边卖草粿边跟人唠嗑呢。那个年代没有喇叭,也没有电子录音器材,叫卖全靠声喉。而今想起,堂爷爷的叫卖声很是好听。其实,不仅堂爷爷的叫卖声好听,其他小贩的叫卖声也同样好听。

堂爷爷的草粿在每天卖不完时会盛一大碗给我。当然,不要我的钱。尽管这样,我也不能经常吃到。因为堂爷爷几乎每次都是把草粿卖完了才回到家的。于是,对我而言,幼年时对草粿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堂爷爷的免费草粿在我舌尖上留下的微甘中包裹着红糖的甜味外,其余的大抵就是他的那一声一声好听的叫卖声了。

犹记那时在乡下农村,除了卖草粿的,还有卖豆浆油条的,卖冰棒雪条的,卖咸包肉丸子的,卖杂货小玩意的,也有卖一些针头线脑生活小物件的。他们中大多人是挑着担子,慢悠悠地走村串巷。也有一些人是推着自行车来的,车后架上绑着担子,也是慢悠悠地推着,似乎都是给农人们留下足够的时间。确实,在当时乡下,人们买一项东西,往往要考虑半天。

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以及从前的叫卖声也是慢悠悠的,小贩们的脚步缓缓徐徐地走呀走,大半天还能听见他们的声音。他们晃悠悠地走街串巷,盛夏的时光也就这样慢慢悠悠地度过了。待到秋分后,天气凉爽已是很明显了,草粿之类的消暑小食就再也很少有人叫卖了。

我重新回到了办公室,拿起资料备课。心中暗想,以后若是哪天能在路上遇到一个正在卖草粿的,即使叫卖声音并不好听,我也要停下来跟他买一碗,坐下来或者带回家,拌上红糖后慢慢地啜吃,但愿能寻见年少时家乡的那种味道。只是,盛夏已过,草粿也许要待明年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